輔導室特殊學生輔導辦法
壹、目的:
關懷特殊、弱勢族群,協助其有效運用資源,增加環境適應能力及協調能力.
貳、實施內容:
一、轉學生定向輔導
1.對象:由外校轉入本校就讀的轉學生.
2.時間:九十五年九月及九十六年二月各舉行一次.
3.辦理方式:
A.環境介紹(包含學校大環境及輔導室).
B.安排輔導股長協助關懷.
4.強調重點:以主動關懷為出發點,協助轉學生適應新的環境,以提升學習效果.
二.身心障礙學生輔導
1.對象:聽障、視障、肢障、弱智、器障及精神疾患學生.
2.時間:適時提供.
3.辦理方式:
A.身心障礙學生期初、期末檢討會議(期初).
B.安排輔導老師、義工協助關懷(期初).
C.輔導老師、輔導義工研習活動.
D.身心障礙學生造冊(開學二週內調查) .
E.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資料建檔(期末).
F.身心障礙學生生涯及升學輔導.
G.關懷身心障礙者相關宣導資料提供、社會資源連結與運用.
H.身心障礙學生團體輔導活動、專題演講.
I.身心障礙學生個案研討.
J.組成特殊教育推動委員會,確實推動特殊教育.
K.配合特教單位巡迴輔導.
4.強調重點:建立身心障礙學生信心,加強升學輔導及社會資源運用.
三.原住民學生
1.對象:原住民身分學生.
2.時間:適時辦理.
3.辦理方式:
A.原住民學生造冊(期初).
B.原住民學生生涯及升學輔導.
C.關懷弱勢族群宣導資料提供.
D.原住民學習生活狀況調查.
E.原住民文化特色宣導,加強原住民信心與民族文化融合.
F.原住民學生團體輔導活動、專題演講.
4.強調重點:減少因文化差異所造成的人際關係、學習效果落差.
四.不完整家庭學生輔導
1.對象:失親、單親、隔代教養等家庭學生.
2.時間:經常辦理.
3.辦理方式:
A.單親家庭學生造冊(期初).
B.社會救濟及社會資源轉介.
C.學習生適應不良(包含低成就、偏差行為、低自我價值)之不完整家庭學生個別輔導.
D.親職教育技巧、資訊提供.
E.配合個案輔導進行電訪或家訪.
4.強調重點:提供不完整家庭學生支持系統.
參、預期效益:
1.預期每學年有五十位轉學生、三十位身心障礙學生、三十位原住民學生、五十位單親家庭學生接受關懷.
2.弱勢學生能夠順利適應學習生活建立自信,發揮潛能.
|